English

新版《吴晗传》新在哪里

1999-02-12 来源:光明日报 紫伊 我有话说

苏双碧、王宏志的新版《吴晗传》最近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。《吴晗传》曾于198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,受到读者的普遍赞誉。半年之间印过两次。时隔10余年,由于史料的发现和作者视野的开阔,许多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历史事件可以说得更清楚、更准确,于是,激发了作者对《吴晗传》的重新修改。最近,笔者有幸读了这本书,感觉新版《吴晗传》更加丰富、严谨、可读,其中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对历史负责,还历史于本来面目。

作者在新版《吴晗传》中说,之所以决定修订重版,一是读者“建议重印此书”,二是《吴晗传》出版时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,也受作者视野的限制,“写作时对一些较敏感的问题或有意避开,或有意绕道从略。”重版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。新中国创立后,吴晗经历两次最重要的政治事件,一是反右派斗争,二是文化大革命。这两部分原版写得很不够,新版修订时都做了较多的补充。

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,吴晗的两个亲属被划成右派,但吴晗在反右派斗争中,给人的印象是个“大左派”,反右派的知识分子。这种现象使很多人感到不理解,有人甚至因此贬斥吴晗。新版《吴晗传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揭示了这个现象:其一,吴晗自从1943年加入民盟以来,对共产党、毛泽东十分崇拜,从无二心。反右派是党和毛泽东发动的,他只有拥护。其二,1957年,吴晗刚刚入党,必须经受这场重大政治斗争的考验。有人说,反右派斗争都反到他的两个亲属头上了,难道他就没有怀疑此中有错吗?对此,作者这样写到;对于吴晗来说,“这是属于内心深处的感情问题,很难揭示。吴晗的亲兄弟吴春曦,袁震的妹妹袁熙之都被打成右派。吴晗是个有感情色彩的人,对此,他诚然是十分痛心的。但他绝不会怀疑到反右派扩大化的问题上去,他只能愧疚他平时对他的亲人帮助不够。造成这种心理,仍然是出于他对党和毛泽东的信任”。所以,作者在新版书中专设了“真诚的人犯了真诚的错误”这个目予以阐述。这个标题揭示了吴晗当时的思想状态,是颇能引人深思的。

至于文化大革命部分,原版只写了1万多字,新版则扩展到八九万字,把许多问题阐述得比较清楚了。例如,姚文元的《评新编历史剧〈海瑞罢官〉》发表的过程,过去只说是林彪、江青炮制的。但这又和历史事实不符。林彪当时还没有被当“尊神”请出来,根本不可能参与炮制姚文元的文章。事实上,毛泽东和斯诺的谈话、江青的《为人民立新功》、康生主持编写的《1965年9月到1966年5月文化战线上两条道路斗争大事记》等对此都有较清楚的说明,批判吴晗和组织姚文元写评《海瑞罢官》的文章是毛泽东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部署。“文革”初期的上层斗争,是围绕着吴晗问题的性质而进行的。江青、张春桥认为吴晗问题是“反党反社会主义”。作者认为,他们给吴晗加上这种罪名,并不需要什么根据,因为它是一种政治需要。吴晗是著名历史学家,可称权威,批吴晗可以带出一大批所谓“反动学术权威”。吴晗又是北京市副市长,地位显赫,批吴晗可以带出“三家村”,带出北京市委和彭真。同时,吴晗又是一贯忠于党忠于毛泽东的左派,这种人也会“反党”,在群众中是会震惊的,因而是发动文化大革命最好的突破口。至于写不写《海瑞罢官》,有没有影射彭德怀,这并不重要。事实上,运动的发展,从形式到内容都和吴晗的《海瑞罢官》以及彭德怀没有多少关系,批《海瑞罢官》不过是当做一个引子而已。《北京日报》开始不转载姚文元的文章,首先抵制的是邓拓。彭真同意不转载,也是按正常的党处理学术争论的原则来考虑的。作者认为,“文革”初期流行的所谓彭真对吴晗搞假批判、真包庇是根本不存在的。这样,新版《吴晗传》就把“文革”初期批判吴晗问题的来龙去脉揭示得比较清楚了。

此外,本书还保持了原来的材料丰富、文字朴实、生动的风格。作者对于书中涉及到的一些历史人物也做了一些必要的修改。总之,新版《吴晗传》有许多新的思路,新的内容,可供读者思考和回味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